黑龙江动物繁殖

试验研究

  • 自动化妊娠诊断效果和母牛返情规律研究

    田宏志;陈晓丽;路永强;王栋;

    妊娠检测对奶牛养殖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尽管直肠检查、B超检查、28天可视妊检试剂盒等传统妊娠诊断方法在生产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践早期、简便检测的目标尚未实现。为此,本研究采用发情自动检测系统进行了返情预警,并同28天可视妊检试剂盒进行比较,统计分析了不同返情时间返情活动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妊娠时间后移,母牛返情活动量逐渐降低、持续时间逐渐变短;两者均成功检测到151头返情奶牛,但自动化系统可实现产后第一情期返情牛适时预警,缩短了非繁殖饲养时间,有助于奶牛养殖实现精细化繁殖管理。

    2020年01期 v.28;No.130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 复方发酵中草药对奶牛隐性乳腺炎的预防和治疗

    田猛;李纯锦;易康乐;周虚;

    为了解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隐性乳腺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以及对乳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20头健康奶牛和20头隐性乳腺炎奶牛,饲喂由黄芪、王不留行、鱼腥草等中草药按照组方比例混合发酵的中草药30 d。采集乳样分析各试验组奶牛的体细胞数、乳蛋白率、乳脂率的变化;采集血样检测各试验组奶牛血清中SAA、IL-1β、IL-2、IL-8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复方中草药添加剂能在饲喂第21天、第28天使隐性乳房炎组体细胞(SCC)数下降到正常水平,与正常奶牛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 05);饲喂复方中草添加剂不会对牛奶中的乳蛋白率和乳脂率有显著影响;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在饲喂试验结束后能显著降低隐性乳腺炎组奶牛血清中SAA、IL-1β、IL-2、IL-8含量至正常水平,与正常奶牛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 05)。说明该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隐性乳腺炎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而且对乳品质没有影响。

    2020年01期 v.28;No.130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 双抗可促进子宫颈细胞天然防御反应——DEFA1和DEFB

    王皓;郑鹏;王雪;Adegoke E O;黄富硕;马铭钧;张贵学;

    为了研究抗生素对子宫颈细胞天然防御(防御素)的影响,试验使用1%青霉素和1%链霉素处理Hela细胞,检测DEFA1和DEFB1的表达;使用不同浓度的双抗处理Hela细胞,检测DEFA1和DEFB1的表达;使用无双抗培养液培养Hela细胞,在不同时间检测DEFA1和DEFB1的表达。结果表明:双抗能促进Hela细胞防御素的表达,随着双抗浓度从1%增加到5%,DEFA1和DEFB1表达量显著升高(P <0. 05)。在抗生素刺激消失的72 h内,mRNA水平、DEFA1和DEFB1表达量显著下降(P <0. 05),蛋白水平DEFA1表达量不变(P>0. 05)。说明青霉素和链霉素这两种抗生素能促进Hela细胞产生防御素DEFB1;抗生素除了有直接杀菌作用外,还通过刺激子宫颈细胞产生防御素间接杀菌。

    2020年01期 v.28;No.130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 辽西驴细管冷冻精液制作的研究

    张晓鹰;刘兴伟;张兴会;黄国卫;张立斌;武师良;王晓铭;邹丽娜;宋恩吉;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配方稀释液、平衡温度、降温平衡、冷冻起始温度、解冻方法等开展了辽西驴细管冷冻精液制作试验。结果表明:含有甘油的稀释液配方制成细管冷冻精液效果好于含有乙二醇的稀释液配方,甘油的总浓度以2%时冷冻效果最佳;降温平衡时间保持在8~12 h,平衡最后温度控制在0~2℃可以取得最佳的冷冻效果;冷冻时初冻温度控制在-100~-140℃时,冻精的解冻后活力、解冻后的存活时间、顶体完整率均达到相对较好的状态。按照上述工艺制作的细管冻精解冻后的活力达50%以上,顶体完整率保持在55%以上,38℃下的存活时间达7 h以上;细管冻精的解冻温度以38~40℃为宜,0. 5,0. 25 m L细管冻精冷冻效果无差异。

    2020年01期 v.28;No.130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 亚牛磺酸对马鹿精子体外获能的影响

    马杨君;崔凯;邹琦;李和平;

    精子在受精前必须获能,这是哺乳动物独具的特性。精子体外诱导获能是体外受精研究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本试验以马鹿精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上浮法诱导其精子体外获能,对亚牛磺酸诱导马鹿精子的获能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BO或TALP为基础的获能液中加入30~200μmol/L亚牛磺酸均可以提高马鹿精子体外获能的水平,延长获能马鹿精子活率,适宜的亚牛磺酸浓度为100μmol/L;亚牛磺酸在TALP液中的使用效果优于在BO液中的使用效果。

    2020年01期 v.28;No.130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 羊肌内脂肪含量分子标记及其在肉羊品种培育中的应用

    刘学峰;李信涛;佟桂芝;朱贵;王伟霞;海龙;

    为了加速提高我国肉羊品种优质化进程,解决肉羊品种质量低下、产肉率低、肉质品质欠佳等制约我国肉羊品种发展的问题,试验通过对羊肌内脂肪含量分子标记研究,在CAPN基因上寻找与羊肌内脂肪含量相关的多态性位点,开展CAPN1和CAPN2上的两个多态性位点C724A和A601G与羊肉肌内脂肪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CAPN1和CAPN2上的两个多态性位点C724A和A601G与羊肉肌内脂肪明显相关。说明这两个分子标记可以作为培育优质肉用或肉毛兼用德国美利奴羊品种时的分子标记参考。

    2020年01期 v.28;No.130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专论综述

  • 追溯动物克隆的历史:一个跨世纪的问与答

    任敬宇;徐华;朱捷;

    1996年世界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羊多莉在英国出生。多莉的出生不仅立刻吸引了全球的关注,因为有可能开创一个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的新时代,而且也可能重新定义生命科学。更重要的是100多年前由August Weissmann提出的假说终于得到了解决并且有了完美的结论,即对所有的物种而言,从受精卵到分化了的细胞的所有细胞都应该具有相同的基因,它们也都转变胚胎的原始状态。在本篇综述中追溯了核移植从19世纪末到多莉这100多年的历史,并简单介绍了核移植发展中重要的里程碑以及那些为核移植理论做出伟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其中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2020年01期 v.28;No.130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 母猪定时输精技术及其应用效果的评价方法

    徐桢;刘凯;吴俊辉;曹亚鸽;贾百威;黄康法;卫恒习;陈若飞;吴伟;张守全;

    母猪的定时输精技术是实现母猪批次化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母猪的定时输精技术主要分为简式定时输精和精准定时输精。笔者主要对母猪定时输精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及其应用效果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母猪定时输精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020年01期 v.28;No.130 33-3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 哺乳动物合子基因组激活调控的研究进展

    邓明田;王锋;

    合子基因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ZGA)异常是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阻滞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对早期胚胎发育和全能性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ZGA发生与DNA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和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及转录因子有关。笔者主要对以上因素调控哺乳动物ZGA的机制予以综述,为深入理解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提供参考。

    2020年01期 v.28;No.130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 鹅的季节性繁殖及其调控机制与技术的研究进展

    郭彬彬;朱欢喜;施振旦;

    家鹅源于野生大雁,仍保留着野雁的季节性繁殖习性。各地的全年日照变化模式不同,通过影响鹅繁殖活动的神经内分泌调控机制,使南北鹅种表现为北方的长日照类型和南方的短日照类型。光信号主要通过激活下丘脑的光感受蛋白,影响垂体结节部TSH的分泌,TSH作用于下丘脑的室膜细胞,促进甲状腺素T4转化为T3,后者调控下丘脑GnRH/GnIH的生成和分泌,进而通过垂体FSH和LH的分泌调控季节性繁殖活动。根据光照对鹅繁殖活动的调控机制,可以采用人工光照程序以灵活调控鹅的繁殖季节性,提高产蛋性能,保障鹅苗市场供应及肉鹅均衡生产,从而提高种鹅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鹅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0年01期 v.28;No.130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3K]
  • 鱼类性别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韩玥;蔺佳文;韩英;

    有性生殖生物的性别发育主要分为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两个阶段。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复杂,即使是关系密切的物种也有不同的性别决定系统,一般归结于两种模式:遗传决定模式(GSD)和环境决定模式(ESD)。此外,环境决定模式还有两种主要类型: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类型(TSD)和行为性别决定类型(BSD)。笔者对上述两种决定模式及类型进行了综述,同时涉及鱼类性逆转现象。

    2020年01期 v.28;No.130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站户园地

  • 肉牛的选配及杂交繁育技术

    赵福忠;

    肉牛杂交繁育技术和选配方法主要是围绕肉牛育种目标,为公牛和母牛选择配偶,促使二者后代基因更加优良。其中杂交繁育技术主要分为杂交改良与育成杂交等,根据肉牛品质、亲缘等进行选配。对此,笔者针对肉牛选配方法和杂交繁育技术进行概括分析,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2020年01期 v.28;No.130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 母猪高产繁育技术

    许绍英;

    生产中饲养者会挖掘繁殖母猪和哺乳仔猪的生产潜力,以保证获得相对较高的仔猪成活率、仔猪断奶窝重,并节省饲料投入。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对母猪高产繁育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生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020年01期 v.28;No.130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 母猪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建议

    尚洪玉;

    母猪产后瘫痪属于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丧失、四肢软弱、不能站立和低血糖等症状。高发群体为引进的高产母猪品种,当地土猪很少出现产后瘫痪的症状。一旦发生将对养殖户带来较大的影响,极易产生经济损失。为此,有必要针对母猪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探讨相关的防治建议。

    2020年01期 v.28;No.130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 关于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与防控措施

    陈紫兰;

    牛羊是家禽布鲁氏菌病的主要发病群体,尤其是处于怀孕的母畜容易出现流产现象,给当地养殖经济发展与附近人群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笔者对牛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表现及防控措施进行阐述,并提出从源头防治、养殖环境净化、做好免疫、定期消毒、加大监管与宣传力度等建议。

    2020年01期 v.28;No.130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论坛

  • 黑龙江驴业养殖发展现状和措施

    李长志;

    为准确掌握黑龙江省养驴产业信息、全面促进龙江养驴业发展,本研究对齐齐哈尔、佳木斯、嫩江和林甸等地区进行驴养殖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全省驴存栏量近10年呈下降趋势,养殖规模从2010年初的8. 85万头至2019年底仅为2. 60万头,并且整体产业存在技术落后、种质资源匮乏、养殖模式混杂和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需针对问题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采用高效运作机制,双管齐下,助推黑龙江驴养殖业再次繁荣。

    2020年01期 v.28;No.130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教学改革

  • 动物(家畜)繁殖学教学改革栏目文章的写作规范

    邰丽萍;

    教学改革狭义上指学校的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黑龙江动物繁殖》杂志将设立教学改革栏目,为广大教师提供同行交流的平台。笔者将该栏目文章的写作规范分摘要和关键词、前言、改革思路和创新观点、实践效果、启发建议等部分进行了阐述,并分部介绍了常见误区。希望在广大教师的踊跃支持和参与下,该栏目能够逐步发展,与广大教师共同进步、成长。

    2020年01期 v.28;No.130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 征稿启事

    <正>《黑龙江动物繁殖》创刊于1993年,为双月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23-1350/Q,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5-2739。本刊先后被国内多家大型数据库收录,如:《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本刊曾获得全国优秀农业期刊金梨奖三等奖及全国畜牧兽医期刊优秀期刊等荣誉。在此,我们向多年来给予《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0年01期 v.28;No.130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