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春香;秦雪;郑亚琳;张彩霞;岳文斌;任有蛇;
为研究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前后部分转移生长因子β基因及其受体表达特性,本试验以6~8周龄晋岚绒山羊母羔超数排卵获取的卵丘细胞-卵母细胞复合体为研究对象,应用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成熟培养前后BMP15、GDF9、BMP6及其受体基因BMPRⅡ、TGFβRI和BMPRIB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后,卵泡发育相关的基因及受体基因中,BMP6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BMPRⅡ、TGFβRI和BMPRIB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Ptgs2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BMP15和GDF9基因差异不显著(P>0.05)。
2014年06期 v.22;No.103 7-1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 陈玉;李杏;张海平;Gábor Vajta;陈文彬;刘杰;李林;杜玉涛;
与传统克隆相比,手工克隆使用较为简单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操作即可生产克隆动物。小鼠作为模式实验动物在多领域得以应用。本研究中采用杂交胎鼠细胞系提供核供体细胞,在含细胞松弛素(Cytochalasin B,CB)和链蛋白酶(Pronase)及2%血清的M199 hepes缓冲液滴(CBMP)中消化透明带并切割去核,电融合后1 h,重构胚置于含Sr Cl2及CB(5μg/m L)的无钙体外培养液(Ca2+-free IVC)中激活6 h,体外培养液(IVC)中清洗3遍后,移入WOW系统培养,培养至小鼠HMC囊胚阶段。研究发现:1)CBMP液中Pronase的浓度相比20μg/m L和100μg/m L,卵母细胞透明带在10μg/m L组需要更长时间消化至消失,较有利于操作;2)直流电(DC)80 V,持续40μs,融合率达60%。3)含10 mmol/L Sr Cl2的化学激活液处理的重构胚与5mmol/L组相比,囊胚更高(29±3%∶13±3%,P<0.05),差异显著;4)两种体外培养液,CZB与m PZM,在IVC囊胚率上无显著差异(29±3%∶24±5%,P>0.05),而使用CZB可获得较高的囊胚率。本实验首次采用HMC方法体外条件下生产小鼠克隆胚胎,通过摸索透明带消化时间、电激活参数、化学激活试剂及培养液,尝试小鼠体外生产克隆胚胎的新方法,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技术优化及效率提高问题仍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2014年06期 v.22;No.103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张磊;韩培培;张斌;
通过测定青年公牛基础日粮中锌(Zn)、铜(Cu)、铁(Fe)、锰(Mn)、铬(Cr)等5种微量元素含量,发现青年公牛日粮中Zn、Cu两元素含量不足。以新引进的8头青年公牛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补饲Zn、Cu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同组织中试验组牛毛、血液、精液中Zn、Cu含量显著提高,差异极显著(P<0.01);而Fe、Mn、Cr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精液品质显著提高,精子密度、原精活力、冻精活力差异显著(P<0.05),但射精量、精子畸形率差异不显著(P>0.05)。
2014年06期 v.22;No.103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王金会;
<正>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高低受环境、饲养管理、精液品质、母猪发情鉴定、疾病和人工授精技术等多因素的影响。我镇开展猪人工授精工作多年,全镇有四个猪人工授精供精站,负责1.5万头可繁母猪的人工授精工作,但个别人工授精技术员操作存在受胎率偏低的问题。现就有关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技术措施与大家共同交流。1公猪的饲养与管理1.1合理饲养依据实际情况,对常年配种的公猪分别采取季节性加强饲养和一贯加强饲养,一年
2014年06期 v.22;No.103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张明辉;
<正>奶牛繁殖是维系奶牛生产的根本,而作为繁殖基本保障的发情鉴定和配种工作在规模化奶牛场中,往往容易因发情鉴定不及时而错过配种时间,其结果是延长产犊间隔、降低繁殖效率。科学地运用同期发情技术将使发情配种变得简单而有效。自1955年美国学者Pursley等人发明了奶牛繁殖的新技术——同期排卵和定时输精后,该技术被作为一种有效的繁殖技术而广泛应用,并在生产运用中不断总结、改良,已基本形成了三
2014年06期 v.22;No.103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李爱萍;
<正>黄牛受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改良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提高黄牛冷配受胎率,以获得最高经济效益,是推动黄牛冷配改良的关键。笔者在基层长期从事黄牛繁殖改良推广工作,认识到要提高黄牛冷配受胎率,生产中必须抓好以下几点。1配前补饲,加强营养调控,确保母牛正常繁殖机能牛发情周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营养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繁殖母牛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不易过高,也不能过低。蛋白质不足可使犊牛生长发育受阻,育成牛初情期延迟,
2014年06期 v.22;No.103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胡海彦;聂德宝;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奶牛健康和奶业生产质量效益的主要问题之一。2009年以来我省全面推进奶业生产机械化榨乳,到2014年机械化榨乳率已经达到100%。通过对部分奶牛主产区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全面实施机械化榨乳后,生产奶牛群乳房炎发病率显著下降,奶业生产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2014年06期 v.22;No.103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赵维;
<正>1环境因素环境对奶牛的繁殖有较大影响,环境温度高、潮湿可对奶牛造成热应激,特别是通风和降温不良时会加重这一问题。受热应激影响的奶牛可能会分泌更高的黄体酮以致影响发情期促卵泡素分泌,可能观察不到发情或发情行为减弱。而外界温度低于-20℃时的冬季,冰冻和地面的冻粪等造成的坚硬不规则地面往往会造成奶牛在光滑地面上不愿站着让别的牛爬跨,或不愿意爬跨别的牛,并因此而表现出发情活动减少或有发情表现
2014年06期 v.22;No.103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孔新利;
<正>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是各规模猪场中一类常见疾病,直接影响了猪群的繁殖与改良。该病的病因一般可分为非传染性和传染性两大类,表现多种症状,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1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原因该病一般分为传染性与非传染性两类。传染性繁殖障碍主要是传染性因素,如细菌、病毒等引起;非传染性障碍主要为机能障碍、
2014年06期 v.22;No.103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周旭平;
<正>子宫内膜炎是奶牛生殖疾病的常见病之一,牛群中发病率高达20%~40%,占不孕症的70%左右。奶牛患子宫内膜炎使受精卵不能着床或胚胎早期死亡,延长了产犊间隔,严重地影响了奶牛的繁殖力和生产性能,降低了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奶牛业的发展。1病因病原性细菌是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的主要病原,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棒状杆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坏死杆菌、绿脓杆菌等,但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情
2014年06期 v.22;No.103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孙永泰;
<正>近年来,随着冻精冷配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我市肉牛杂交和当地黄牛的改良工作有了较大发展,每年有10多万头适龄母牛参加配种。但由于采用良种公牛冷冻精液与当地黄牛配种所产杂种一代犊牛初生体重明显大于当地牛,致使母牛分娩困难的机率明显增加。为了确保分娩母牛母子双安全,现就如何做好分娩母牛的有关接产和助产技术介绍如下。1注意产前进行直肠检查牛的妊娠期一般为280 d左右。母牛在临产前半个月左右,胎儿将由妊娠胎位转为
2014年06期 v.22;No.103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胡海彦;李刚;
<正>2011年黑龙江省启动建设生鲜乳质量与安全第三方检测体系,实施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工作。到2012年末,我省已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功能完备的省级检测中心、黑龙江省生鲜乳第三方检测数据系统,以及71处基层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并全部配备了乳成分分析仪、乳房炎检测仪、乳品质量安全检测仪等仪器设备。全省各地共选送培训
2014年06期 v.22;No.103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 徐长春;柴伟;姚兵;王忠良;
<正>仔猪阶段是猪只一生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其一生中最脆弱,经历应激最多、最强烈的时期。因为此时其自身的免疫系统、体温调节机能、消化系统和微生态系统均尚未完善,同时又面临着出生、剪牙、断尾、去势、断奶、转群、免疫注射、营养改变、环境不适等众多应激,极易引发各种疾病。要搞好仔猪的培育,需要同时做好环境控制、饲养管理、疾病防治、营养调控等多方面的工作。根据仔猪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营养需求,充分做好营养调控,从内因着手提高
2014年06期 v.22;No.103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杨国强;
<正>仔猪断奶后腹泻是仔猪在断奶后非传染病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据笔者对隆德县13个规模养猪场1 220头断奶后仔猪腹泻情况的调查,由于饲养管理水平的不同,发病率为8.7%~42.6%,病死率为2.8%~11.7%。病愈仔猪生长迟缓,饲料报酬低,给养猪生产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1病因1.1母仔分离应激断奶后仔猪从分娩栏到保育栏,母仔分
2014年06期 v.22;No.103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王金会;赵春彪;姚兵;王忠良;
<正>猪是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不能通过皮肤汗腺蒸发散热来调节体温,所以育肥猪非常怕热,对热应激比较敏感。育肥猪的最适宜温度为15~23℃,当气温高于25~30℃时,肉猪为了抵抗热应激,活动量及采食量明显减少,导致肉猪极易掉膘并且生长缓慢,甚至中暑死亡。因此,为实现育肥猪安全渡夏,可采取以下饲养管理措施:1猪舍的防暑降温在炎热的夏季,为防止日光直接照在猪
2014年06期 v.22;No.103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胡承武;
<正>山地养鸡省工省力,管理粗放,前景广阔,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又一支柱产业。1品种选择山地养鸡应选择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觅食力强、耐粗饲,体型中等偏大、毛色光亮、胫高、细长、冠大、脸红,品质优良、风味好的土鸡或杂交品种,如阳山鸡、清远麻鸡、三黄胡须鸡、杏花鸡等优良品种。2饲料选择雏鸡代谢旺盛,心跳和呼吸频率很快,需要及时补充代谢生长所需营养物质,供给营养完善的配合饲料,创造有利的采食条
2014年06期 v.22;No.103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